白云电气:得舍有道:白云电气30年-九游会体育

  在南粤大地上,打铁铺走出的电气巨子以成就百年企业为目标,志存高远,永不停歇地跨越发展。正如它的名字“白云”一样,白云电气以积极执着的姿态,在广阔的电气产业中顽强拼搏。30岁的白云电气很年轻,它的未来令人期待。 


  近几年来,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国家战略号召下,国内外电气巨头纷纷涉足特高压和智能电网领域,各显神通创造着一项又一项的行业纪录,使这一有着百年历史的行业成为竞争激烈的朝阳产业。其中,来自广州的白云电气集团以其世界第一的1000kv变压器套管、550kn钢化玻璃绝缘子和10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等产品领跑整个电气行业。

  2008年,白云电气集团以100亿元的销售收入排名中国电气行业第二名,产品范围覆盖了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电气元件、电源及自动化设备、项目集成服务等领域,共11大类5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其下属的南京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电气)、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桂容)、东芝白云真空开关管(锦州)有限公司等都是国内电气行业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知名企业。中央领导在了解白云的事迹后,寄语白云“做中国的西门子”。

  然而,这家企业却是一家地地道道的民营企业。与传统观念中的“民企”不同,白云集团尽管出身寒微,但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专心专注、低调务实、艰苦拼搏”,不断升级和突破自我,执着前行,最终树立了在业界受人瞩目的地位,成为民营企业进军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成功典范。

  世界经济风起云涌,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版图也在不断变化,中国也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为了应对生存发展的挑战,企业转型升级不可避免。在这场历史性的大变革中,曾经不断超越自我,执着追求企业发展更高境界的白云电气,也正在借助珠三角地区的转型大势进行二次创业,谋求新的跨越。

  这家以“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动力”为宗旨的企业,在最新的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电能治理作为五大支柱产业,坚持专业基础上的相关多元化,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继续加强技术与管理的创新以谋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年轻的白云电气走过了30年,正在朝着百年企业的理想默默前进。这家行事低调的电气巨子,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最令人钦佩的还是那种出身寒微但执着于梦想,不为诱惑所动,专心专注做好本业的九游会体育的文化。也许,这正是白云能够逐步成长为“中国西门子”的根本所在。

  打铁铺走出电气巨子 

 


  不管你是被招聘来的应届大学生,还是前来参观访问的各界人士,白云电气最先呈现在他们面前的都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打铁铺。“打铁铺走出了电气巨子”,这成了许多了解白云电气的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广州白云区神山镇的乡间小路旁,在树林和农田簇拥着的胡姓村落里,有一间只能容纳四个打铁炉的小院,院门外长着一棵高大的榕树,门口的牌匾上刻着“胡氏铁铺”几个字,几年前简单的翻修让这里焕然一新,已经看不出它早期的模样。

  这就是每一个白云电气人树立九游会体育的文化的起点——打铁铺。

  走进院子,能看到一排结构原始、简陋的打铁炉,裹满了铁锈的工具和打铁用的墩子整齐地摆放在炉子周围,四周的白墙说明这里早已告别了烟熏火燎,成了人们参观回忆的处所。在正对大门的墙上,有一篇题为《打铁志》的文章,是创建白云集团的胡氏家族先辈亲笔书写的。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风率先在南粤大地吹开,正值壮年的胡师结带领4个儿子,告别20多年风风雨雨、居无定所的打铁生涯,返回家乡定居,修建打铁炉,开始了长达5年的打铁时光。

  “当年的胡家就在这里打铁,”一位当地老人告诉记者,“那时候院子里都是烂泥地,顶棚铺的是沥青,一到夏天热得进不去人。从早上八点打到晚上十点,天天打。”老人描述着当年的繁忙景象。

  对比之下,人们也许很难理解一家靠出卖劳力谋生的打铁铺会成为日后的电气巨子。其实,胡家打铁可没有这么简单,可不要小看了这个小小的打铁铺。

  最开始,胡家父子只是凭借祖辈积攒的打铁技艺,依靠纯粹的体力劳动赚钱。随着业务的扩大,胡家在全村率先购买空气锤,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加上其一贯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的作风,销售量迅速增长,成为当地打铁铺里的佼佼者。

  5年时间过去,打铁铺已经成为收入稳定、运作成熟的作坊。但是,胡家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把资金投入了当时在国内尚属稀缺的钣金制造行业,集中全家财力以2000元的价格盘入了倒闭的镇农机具厂,一边修理老设备,一边从城里买入新设备,拼凑成一个初具规模的机械加工厂。

  从此,白云集团的第一个拐点出现了。创业者们正式从单纯的体力劳动者转变为企业的管理者,白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转型升级”。这家企业被命名为广州神山白云五金制品厂,“白云”的名号从此诞生。

  经过4年的发展,1988年白云五金制品厂年产值达到90万元,也成为一家成熟稳健的企业。这一年,白云集团兴建生产配电三箱类产品的制造厂,真正开始涉足电气产业。

  沿着配电箱这一产品,白云在不断提高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持续地拓展产品范围,从最初的配电三箱,发展到后来的低压配电柜、中压配电柜。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也不断提高,95年第一批应届大学生进入白云集团,企业进入了新的发展历程。

  2002年,东芝公司与白云电气合资成立了广州东芝白云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开发、设计和生产真空断路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综合继电保护装置、铠装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sf6负荷开关及其组合电器、sf6负荷开关环网单元。

  与东芝的合作是白云电气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次飞跃。在与东芝的合作过程中,在吸收消化先进技术的同时,白云电气谦虚细致地学习合资伙伴的经营管理模式,为日后开拓国内外高档电气产品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时的白云电气,与过去的打铁铺和配电产品制造厂已经不能同日而语。

  2004年开始,白云电气开始了第三次大的飞跃,先后与电气行业老牌国企南京电气、桂容完成重组联合。这两家企业分别是电瓷行业和电力电容器行业的领军企业,具有数十年研发制造相关产品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功力。

  至此,白云已经成长为拥有十多家控股、参股企业,下辖广州、桂林、南京、锦州四大生产基地,产品范围涵盖了高中低压全部等级的输、配、变电设备,成为国内高端电气设备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具备了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和能力。

  如今,在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晋东南-荆门1000kv输变电工程中,白云电气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运行稳定,成为中国特高压电网技术领先世界的标志之一。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岭澳核电站、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广州地铁、北京地铁、中石油、中石化、武钢、首钢等国家重点工程和骨干企业中都有白云电气出产的优秀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白云电气”品牌的产品就是“可靠、稳定”的代名词。

  在最新的2008年度统计中,白云电气以112亿元的销售收入继续领跑国内电气行业。不仅如此,已经酝酿数年的“二次创业”战略规划即将拉开帷幕,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正在白云电气悄悄地展开。

  老国企与新东家



  在白云电气历次转型升级的重大变革中,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与南京电气和桂容的重组联合。两家老牌国企与“新东家”白云电气优势互补,不仅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更为整个集团的发展增添了坚实的基础。相比全国性的国企转制时期数不胜数的“一卖了之”、“拉郎配”之类的失败案例,白云的“双赢”之举堪称典范。

  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白云电气整合国企资源的成功实践,为民企进入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例。任何一家希望基业长青的民企,都可以在白云电气身上看到成长的活力。

  南京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于1936年,前身为国民党中央资源委员会电瓷总厂,创造了大量的“中国第一”。解放后,南京电气成长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机械工业重点骨干企业、电瓷行业协会理事长单位,是新中国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化基地。

  相比之下,尽管没有南京电气那样历史悠久,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同样也是电气行业的骨干企业。桂容创建于1967年,是原机械部的直属企业、国家二级企业、全国电力机械及设备制造500强企业、电力电容器行业领军企业。

  在2004年左右的国有企业转制的历史变革中,南京电气和桂容走到了企业发展的十字路口:要么选择旧有的体制,要么转制成为股份制企业接纳新的“东家”。实际上,以当时的体制机制、组织结构、人员和企业发展理念,这两家企业要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已经没有可能。在当地政府的参与下,两家企业引入了白云电气,完成了身份的转换。

  “国退民进”中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买来企业解散工人变卖土地的民企老板大发其财,另外不懂得管理国企的民企老板亲自上阵经营失败的也大有人在,南京电气和桂容的员工在改制之初对陌生的白云电气也充满了疑虑和担心。

  实现企业的融合,拥有一致的价值观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这种价值观的体现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比所有宣传和交流都有效。

  以桂容的变化为例,相比许多原机械工业部直属企业下放地方管理后遭遇生存危机,桂容在加入白云之前效益很好,是一家“优质企业”。然而,限于企业本身所处的地域和几十年来形成的观念局限,桂容要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相当困难。组织结构复杂、技术研发受财力局限等隐性缺陷成为桂容的“短板”,更为重要的是老国企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严重阻碍了企业效率的提升。

  白云电气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进入桂容之后,针对企业实际情况,以稳定大局为原则,采取了多项重要举措对桂容进行调整。

  首先,推行“港人治港”全盘保留原有管理团队,只派出财务代表和董事,将日常经营工作完全交给原来的管理团队。遇到企业经营中的重大问题,大股东白云电气都会坐下来与桂容管理团队甚至员工代表进行平等协商,站在一致的立场上为企业的未来谋划。同时还让全体职工持有企业股份,使其成为企业利益攸关的一份子。

  在稳定大局的基础上,白云电气将桂容定位在输变电、电能质量控制领域。为了充分激发桂容几十年积淀的人才技术优势,白云电气一方面融资数亿元在桂林建设总规划面积500亩的新制造基地,采购国际一流的先进装备,对企业实施整体搬迁;另一方面积极联合湖南大学、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为桂容未来的发展获取技术资源。

  就这样,白云电气以诚恳务实的态度,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获得了桂容干部员工的充分认可,帮助桂容在改制后短短两年时间就取得了年销售超10亿元的优秀业绩。 对于白云电气集团整体来说,干劲十足的桂容提供了大量优质产品,尤其是10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特高压直流电力电容器等高端产品更让“白云电气”引以为豪。

  “这种发展符合桂容的需要,也符合集团公司的需要,如果没有这种体制机制建立起来,那么我们企业本身是不可想象的。”曾主管桂容销售工作、如今调任南京电气副总裁的黄楚秋向记者解释道,“(选择投资方时)我们也做了很多调研,也有很多企业找过我们,但最终选择了发展方向一致的白云电气。白云发展非常稳健,非常专注于电气行业。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

  帮助桂容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白云电气也把相同的整合理念带到南京电气。研制特高压玻璃绝缘子离不开建立新的生产线,白云电气在稳定大局的基础上果断投资1.2亿元,新建一条钢化玻璃绝缘子生产线,用以研制用于特高压工程的产品,帮助企业当年扭亏为盈。特别要指出的是,如果在这条生产线上使用的玻璃新配方稍有闪失,动辄就是上千万甚至数亿元的损失。白云电气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南京电气职工的信心,让他们看到了企业未来的希望。

 

  得舍有道:在升级中成长 

 


  当一个被人称道的“东家”并不是白云电气的根本目的,借助包括并购在内的一切途径转型升级,谋求更高的产品品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才是其始终不渝的追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任何陈规都并非不可改变,任何成功的经验都要经受新的考验。这不仅要求企业股东和经营者舍弃物质金钱的诱惑而坚守主业,而且要敢于在发展中突破自我,甚至颠覆自我。对待企业发展的“变”与“不变”,白云电气很冷静也很理智。

  在打铁铺时代,白云的铁器品质高、口碑好,但市场迅速饱和,竞争很激烈。不满足于现状的胡氏家族本着敏锐的市场意识,又开始涉足钣金行业,为华为、中兴这样的it大公司提供设备;同样依靠对市场的敏感,白云后来又进入利润更高、技术更复杂的配电三箱和低压控制柜领域。

  白云一步步不知不觉地走入了电气行业,道路也越来越宽广,此时企业的组织模式还是简单的直线式,企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老板敏锐的市场意识。

  渐渐的,这种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单靠老板带着几个骨干单枪匹马就能打下一片天下的时代慢慢远去。于是,白云电气开始四处聘请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利用周末时间传授技术和产品知识。

  然而,这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从长远来讲还是需要建立自己的人才队伍。一方面,胡氏兄弟很用心地学习业务知识、管理知识,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另一方面从1995年开始面向社会招聘应届大学生,开始打造白云电气自己的研发团队。值得一提的是,打铁铺时代的老员工个人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有的担任了集团子公司的车间主任,有的考取了高级职称,利用复杂的autocad软件设计研发电气产品。

  白云电气早在1995年就已经达到年产值超亿元的水平,但在集团发展的每个阶段,控股的胡家都会把盈利投入企业,而不是拿去炒作房地产,或者其他来钱快的行业。胡家人30年来得舍有道,始终对金钱的诱惑敬而远之,把全部财力和精力投入电气主业,专心专注,艰苦拼搏。

  白云电气的几位创业者,同时也是集团的高管,平时上下班坐的车都是早已过气的老车,和如今的豪华轿车无法相提并论。唯一一台高档轿车是专门接贵宾的奔驰,但这台车买来3年只行驶了区区9000公里。之所以高管们不坐豪华车,理由很简单,他们在意的是时间和效率,对豪华与否不关心。

  2002年,东芝在全中国范围内经过慎重细致的调查,最终选择了白云电气作为九游会体育的合作伙伴,以50:50的比例组建了广州东芝白云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这为白云电气学习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和九游会体育的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帮助其开阔了眼界,为将来做强做大、整合行业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之所以选择白云电气,不仅是由于其在国内市场深耕细作十多年,占据了市场优势,成为中高档电气产品的著名品牌,同时胡氏家族低调务实、专注主业的文化传统也是东芝做出抉择的关键因素。合资公司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创造了东芝与中国企业合资项目的奇迹。

  回顾白云的历史,不论是远离“赚快钱”的诱惑,还是积极学习东芝提升自己,都是其“得舍有道”的体现。然而,在思考民企经营哲学方面,白云电气还有更深刻的“得舍之道”。在白云电气的管理层看来,民企创业后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遇到经营理念上的瓶颈,是否能够突破曾经成功的单枪匹马式的经营模式,决定了这家企业能够走多远。

  尤其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企业发展需要的是综合的能力,需要的是长期的战略眼光和行动,而非“短平快”或者“一招鲜”。民企的老板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就会陷入旧的成功模式不能自拔,这时如果再缺乏有可持续性和感召力的九游会体育的文化,企业做强做大就无从谈起。

  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鼓起勇气持之以恒地改变,是民企发展壮大的两道门槛。幸运的是,白云电气迈过了这两道门槛,“得舍之道”大有智慧。

二次创业从头越 

 


  白云电气是一家成功的装备制造企业,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电气装备产业链。从2007年开始,白云电气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在未来5~8年中紧盯电力基础应用与研究发展,以集成创新带动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更可靠、更节能、更智能化的电气产品与技术,到2015年集团销售总额达到150亿元,并努力从装备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升级,力争成为亚洲知名品牌。

  为此,白云电气在获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证的基础上,投资数亿元建设白云电气科技大厦,为整合国内外科技研发资源提供平台保障。对于白云来说,创新与研发是下一个时代的关键词。

  从聘请周末工程师,到如今建设自己的科技大厦,白云电气对研发创新的理解有着独到之处。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要追赶有着几十年科技差距的竞争对手,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然而,现代装备制造企业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要在市场中生存,就必须有足够的技术实力。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白云电气广开门路,利用二次创业的契机开始拓展自己的研发途径,完善创新体系和机制。

  近两年,白云电气瞄准特高压领域,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俄罗斯全俄列宁电工研究所等6家国外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九游会体育的合作伙伴关系,吸收国外在特高压电气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的成果,推动南京电气和桂容等子公司的研究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同时,白云电气还与湖南大学等国内专业领域的著名高校建立联合研发中心,为将来的电能质量管理做好准备,这也是其下属公司桂容的产品升级方向,借助外力的推动,白云电气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大加速。

  除此以外,白云电气也还继续通过与东芝、西门子、施奈德等外国公司的技术、项目合作培育自己的研发队伍,积极开拓获取九游会体育的技术支持的资源渠道。以积极进取姿态不断积累创新能力的白云电气,如今已经拥有了23个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机构,高压实验室最高冲击电压可达2400kv,多个实验室还具备省级产品检验认证资质。据统计,历年来白云电气共起草国家(行业)标准25项,获得专利67项,国家级或省市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35项。

  二次创业以创新为根本,这意味着在强调技术创新的同时,管理创新和企业整体战略发展方向的调整变革同样是决定企业未来的根本。

  在这方面,白云电气提出了“四化建设”的目标:资本社会化,通过上市转型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集团,打造百年老店;治理规范化,进一步规范家族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规范集团管理层与下属各层面的关系;业务专业化,持续整合产业链条,放弃低端制造领域,专注于核心环节的能力提升;经理人职业化,面向家族外部吸纳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不断推动企业人的升级。

  当前,珠三角地区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升级的需求十分强烈。为此,广东省编制实施《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在此过程中,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笼换鸟”的思路,将通过产业转移和优化,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

  在这场历史性的大转型中,白云电气也在积极寻找自己的定位,一方面外迁甚至放弃五金加工之类的低端配套企业,另一方面还要集中和优化核心产业布局,提升集团内企业间的协作,谋求整体优势的倍增。

作为珠三角地区电气产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在广东省政府打造龙头企业,牵引周边配套实现产业整体发展的政策支持下,白云电气集团的二次创业前景非常光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给了白云电气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良机,经过危机的洗礼,这家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电气巨子未来的道路一定会更加广阔。


网站地图